专利摘要:
本發明揭示一種整形加壓裝置,其包括(a)半剛性或剛性主體,其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之骨骼之一部分之彎曲度,(b)可調整條帶,其係用於將該主體緊固至該穿戴者,及(c)移位機構,其係設置於該主體中,用以施加垂直力至該穿戴者之軟組織。該移位機構包括一帶及拉緊系統,以調整施加至該等軟組織之該垂直力。
公开号:TW201302183A
申请号:TW101110927
申请日:2012-03-28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Edward Leonard Ii Weaver
申请人: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IPC主号:A61F5-00
专利说明:
整形加壓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提供局部垂直力至穿戴者之骨骼之若干部分之整形加壓裝置。
局部壓縮適用於預防及治療各種軟組織病症及/或疾病,諸如,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內上髁肌腱炎(「高爾夫球肘」)、髕股關節痛徵候群(PFS)、髕軟骨軟化症(CMP)及此類病症。然而,大多數現有之整形裝置主要使用(例如)具有墊之可調整條帶(其圍繞一身體部位)施加周向力至目的軟組織。因此,許多此等裝置不允許獨立於及/或組合一般周向力調整來進行局部垂直壓縮力調整。此方法會產生止血帶效應,其會由於血液流動限制而令病患感覺不適且可能造成刺痛或麻木感。
因此,已發展提供具有減小周向力之整形壓縮裝置的方法。例如,美國專利第7,618,386號使用一種拉緊系統來將兩個部分領部拉在一起。第一部分領部可施加第一力至附肢之第一側且第二部分領部可施加第二力至該附肢之第二側,以施加大體上相對之側對側組織壓縮。然而,此方法不允許進行獨立之垂直壓縮力調整。美國專利第7,780,612號使用一種螺栓總成來提供軟組織可調整之垂直壓力。
鑑於上述,吾人知曉此項技術中需要可提供軟組織可調整之聚集垂直力之整形壓縮裝置。此外,吾人知曉若可快速且輕易地釋放及再施加/再拉緊此垂直力,以致使用者可根據手頭任務來相應地調整該垂直力將有利。
簡言之,在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整形加壓裝置,其包括(a)半剛性或剛性主體,其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之骨骼之一部分之彎曲度,(b)可調整條帶,其係用於將該主體緊固至該穿戴者,及(c)移位機構,其係設置於該主體中,用於施加垂直力至該穿戴者之該等軟組織。在尤其適合之態樣中,該移位機構包括一帶及拉緊系統,其係用於調整施加至該等軟組織之該垂直力。
因此,本發明之加壓裝置滿足此項技術中對於加壓裝置提供軟組織由使用者控制之可調整聚集垂直力之需求。此外,與先前技術裝置不同的是,本發明之移位機構對本發明之加壓裝置提供機械優點,使得可減小所需力輸入之量。因此,本發明之拉緊系統可在需要很小輸入力之情形下快速且輕易地逐漸調整(即,放鬆、拉緊、移除及/或再施加),以使使用者可視需要施加更多(或更少)垂直力。
本發明之整形加壓裝置包含半剛性或剛性主體,其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之骨骼之一部分(例如,該穿戴者之背部、肩部或附肢)之彎曲度。例如,該主體可呈大體半圓形或截頭半圓形。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加壓裝置係用於附肢上時,該主體具有自約15 cm至約50 cm之周長。該周長可根據將穿戴該裝置之附肢(例如,腿或手臂)及該裝置在該附肢上之位置而變化。在一些實施例中,主體之一或多個末端可包含稍微遠離該附肢而彎曲之區域(即,內凹部分),以使得具有大附肢之人可更舒適地配戴該裝置。該主體可由任何半剛性或剛性材料構造。其較佳包括半剛性或剛性聚合物,例如,尼龍、聚甲醛(POM或「縮醛」)、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或此類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主體包括低摩擦材料,諸如潤滑聚合物。視需要,該主體可於其內表面之至少一部分處包括襯墊(例如,發泡體或凝膠墊),以提供舒適性。
該裝置亦包含一或多個可調整條帶,用於將該主體緊固至該穿戴者之該附肢。該條帶係與該附肢可釋放地接合。其一般包括可圍繞該附肢包裹且緊固之可撓性背帶或條帶。該條帶一般包括彈性相對小之材料(例如,在張力下伸展不超過約30%之材料),諸如發泡體層壓物(例如,包含聚酯內層、胺基甲酸酯發泡體及提供外部耐用性之尼龍平針織物之層壓物)或棉或尼龍編織條帶。該條帶亦可包括施用至該條帶之任一側或兩側之接合表面,例如,其類似於「搭扣環(hook and loop)應用」中之環。
該條帶應足夠長以達成緊固地環繞該附肢且較佳足夠寬以允許舒適地穿戴。該條帶之寬度可有助於分佈圍繞該穿戴者之附肢施加之周向力,使得該裝置牢固地固持但仍然舒適。一般地,該條帶之寬度係約3.8 cm至約6.4 cm。該條帶之寬度可變化。
該條帶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多種方法附接至該主體。例如,該條帶之一端可熔接、膠合或縫合至該主體,而另一端可使用緊固結構(諸如帶扣、按扣、插槽按鈕(slot button)及此類結構)可移除地附接至該主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主體之一或兩端包括槽或帶扣,該條帶之一端可穿過該槽或帶扣且接著用包括配接之搭扣環材料之封閉翼片緊固。
該主體包括至少部分地設置於其中之移位機構,以用於向該附肢之該軟組織或該穿戴者之骨骼之其上穿戴有該整形加壓裝置之其他部位施加垂直力。下文對本發明之移位機構及多個實施例之描述係針對施加壓力至附肢之軟組織。應注意,本發明之加壓裝置亦可用於穿戴者骨骼之其他部位上,且任何提及施加壓力至附肢不應被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或用途。
該移位機構可包括襯墊,其於該襯墊處接觸該附肢且施加垂直壓力至該附肢。該移位機構包括用於調整垂直力之帶及拉緊系統。該拉緊系統包含帶或纜線,其穿過該移位機構之一部分或以其他方式附接至該部分且於相對端附接至下文將進一步詳盡描述之拉緊或拉緊機構。
該帶較佳為可相對容易地滑動之低摩擦帶。該帶可由針對本應用展現足夠軸向強度及可彎曲性之多種聚合或金屬材料或其組合之任一者製成。例如,可使用可紡織、編織、搓撚或以其他方式組態之多種實心線、實心聚合物或複絲線或聚合物中之任一者。實心或複絲金屬心可具有聚合塗層,諸如聚四氟乙烯(PTFE)或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其他材料,以減小摩擦。在一實施例中,該帶包括多股纜線,諸如由不銹鋼製造之7乘7股纜線。為減小該帶與該帶滑動穿過之帶導引件之間之摩擦,該帶之外表面較佳塗覆有諸如尼龍或PTFE之潤滑材料。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帶之直徑係自約0.024英寸至約0.060英寸且較佳為0.032英寸。該帶之強度足以合乎需要,以承受至少約40磅之負載且較佳至少約90磅之負載。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帶之承重為約100磅至高至約200磅或更高。
該拉緊機構係安裝至該主體。該拉緊機構可位於支柱上之任意多個位置。該拉緊機構之形狀及總體積可根據(例如)齒輪系設計而變動。相對窄版(low-profile)的拉緊機構一般為較佳。該拉緊機構之安裝剖面可藉由使該拉緊機構凹進該加壓裝置之該外表面中而進一步地減小。
一般而言,該拉緊機構包括可經操縱以使該帶縮回之控制器,諸如槓桿、曲柄或旋鈕。該拉緊機構較佳為旋轉拉緊機構。此外,該拉緊機構較佳包括用於使該拉緊機構脫離以允許自由地拉回該帶之釋放機構,諸如按鈕或槓桿。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拉緊機構係藉由向外拉動至該控制器上或藉由逆時針旋轉該控制旋鈕而釋放。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例如)按鈕或槓桿之形式提供額外之鎖,其必須經致動以允許該控制器(例如)被向外拉動而釋放該系統。
該拉緊機構一般包括殼體及可旋轉地安裝至該殼體之圓形旋鈕。可旋轉該旋鈕,以將該帶之末端捲繞至該殼體中且藉此對該帶提供最終張力,以減小鬆弛度且提供所需之拉緊度度。該旋鈕亦可藉由使用附接至該旋鈕之工具或小馬達而旋轉。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6/0156517號及2007/0169378號中更詳盡地揭示適用於此任務之多種拉緊機構之實例。可自Boa Technology有限公司(Steamboat Springs,CO)購得合適之拉緊機構。
該移位機構可採用多種組態。下文將參考附圖來解說本發明之移位機構之若干闡釋性實施例,其中在多個視圖及實施例中,類似之參考字元指示類似之元件。
圖1A及圖1B圖解本發明之移位機構之一實施例。移位機構110係設置於主體100中。移位結構110包括外凸彎曲之可撓性指狀物112。指狀物112包含連接端118及自由端120。帶114在指狀物112之外表面上延伸。帶114係穿過帶導引件116,該帶導引件116係位於主體100之鄰近自由端120之外表面上,且於相對端附接至拉緊機構122。帶導引件116較佳係由抗彎曲之剛性材料構成。帶導引件較佳亦由有利於帶滑動穿過之低摩擦材料(諸如潤滑聚合物或金屬)構成。如一般熟悉此項技術者所當理解,帶導引件可以任何多種方式附接至該主體或者可整合至該主體。帶114可經穿過,以使其在指狀物112上交叉,如圖1B中所示。或者,帶114可經穿過,以使其在指狀物112上平行地延伸,如圖1A中所示。
當使用拉緊機構122對帶114施加張力時,指狀物112在該張力之作用下撓曲或移位。該垂直力之焦點係在指狀物112之自由端120處;然而,亦可跨越指狀物112之長軸存在一更分散之力。指狀物112之長度較佳係自約2.5 cm至約6.4 cm。
主體100可使用可於槽124處附接至主體100之可調整條帶(圖中未顯示)緊固至附肢。在特定實施例中,該可調整條帶之一部分可鄰近該拉緊機構緊固,且可至少部分地覆蓋該移位系統之態樣,包含例如,該指狀物112及帶114。
圖2圖解本發明之移位機構之另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移位機構210包括內凹彎曲之指狀物212。指狀物212包含鄰近拉緊機構222之第一端218,及經由帶導引件216附接至帶214之第二端220。當使用拉緊機構222拉緊帶214時,指狀物212之第二端220沿軌道226滑動且指狀物212彎曲,因此在指狀物212之中心處施加一向下力。指狀物212之長度較佳係自約2.5 cm至約6.4 cm。
圖1A、圖1B、圖2及圖3中顯示之該等移位機構使用線張力來使懸臂、指狀物或墊移位。若一相對力係大於所施加張力,則該移位機構將「失去支撐」或被允許失去垂直位移。例如,在治療具有極小軟組織(諸如膝蓋肌腱)之部位時,此方法可能為較佳。圖4及圖5圖解本發明之移位機構之實施例,其中該等移位機構使用剛性機械正位移機構來將扭力轉變成線性力。此等正位移機構提供垂直力,其將不容許該懸臂或指狀物在遭遇到相對力時「失去支撐」。該等力將等化,或者可藉由設計用增加之力臂或具有不同剖面之更細長之楔形物(下文將描述)來克服。因此,若已知該相對力,則可設計該正位移系統以利用提供「非寬容(non-forgiving)」系統之機械優點來克服該力。
在如圖3所例示之特定實施例中,該移位機構包含至少部分地設置於主體300內或鄰近該主體300之加壓墊或加壓足部312。該加壓墊312可替換或組合指狀物112。該墊312可吻合穿戴者身體之一部分之彎曲度,使得該墊312亦可外凸彎曲。該加壓墊312可與該主體整合(例如,耦合至指狀物112)或者可為如圖3所示之可分離組件312;該墊亦可旋轉或樞轉。
當使用該拉緊系統向該帶施加張力時,在張力之作用下,該帶314在墊312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上延伸且該墊312之至少一部分撓曲或移位。因此。帶314可耦合至該墊312及/或部分地封閉於該墊312中。例如,墊312表面可包含溝槽315,其經組態以可釋放地收納該帶314之一部分。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帶314可經由黏合劑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其他合適緊固機構耦合至該墊312。
該加壓墊312一般包含可仿形及/或可壓縮材料。此項技術中熟知若干合適材料(例如,凝膠墊、發泡體等等)。在某些態樣中,該加壓墊312可完全由可仿形及/或可壓縮材料組成。或者,該襯墊材料可緊固至剛性或半剛性墊本體之一表面之至少一部分。
如圖4中所示,剛性機械正位移機構410包含加壓足部428,其係可旋轉地連接至剛性腿部430之底端。帶414係穿過位於平台434上之滑輪432,其係可旋轉地連接至剛性腿部430之頂端,且於相對端附接至拉緊機構422。當帶414未經張緊時,剛性腿部430係經定位於小於90°之角度。傳送帶436在與拉緊機構422相反之方向中對平台434提供輕微之拉力。當使用拉緊機構422拉緊帶414時,平台434被拉向拉緊機構422且剛性腿部430朝90°角旋轉,因此對加壓足部428施加向下力。
如在圖5A及圖5B中之兩個不同透視圖所示,剛性機械正位移機構510利用外凸彎曲之可撓性指狀物512及剛性楔形物536,其沿軌道526滑動。指狀物512包含連接端518及自由端520。剛性楔形物536係經負載彈簧(圖中未顯示),以在與拉緊機構522相反之方向中拉動。當使用拉緊機構522拉緊帶514時,楔形物536被沿軌道526朝拉緊機構522拉動,因此使指狀物512於自由端520處撓曲且對加壓足部528施加向下力。加壓足部528係可旋轉或樞轉。
本發明之整形加壓裝置使用移位機構來向組織提供由使用者控制之可調整垂直壓縮力而不向該附肢施加周向壓力。該裝置可用於各種目的,包括(例如)治療、改善、減輕、預防及/或控制肌肉痙攣、肌腱組織應變、拉伸組織應力、勞肌損傷、疼痛、組織炎症、末梢神經損傷、噁心、嘔吐、孕婦晨吐、動暈症、局部血腫、局部水腫及/或此類症狀。
在使用中,該裝置係以使該移位機構之提供垂直力之區域在待壓縮之該等軟組織上對準之方式定位於穿戴者(例如,人類或動物病患)身上。接著根據患者之舒適度來拉緊或接合該可調整條帶,因而將該裝置緊固至該穿戴者之附肢上。接著使用該拉緊機構(例如,旋鈕)來拉緊該帶且向該等軟組織提供可調整之垂直力。穿戴者可繼續拉緊該帶直到已獲得期望之壓縮。此後,穿戴者可於任何時刻使用該可調整拉緊機構來增加或減小壓縮力,而無需使該條帶或連接器脫離。
本發明之整形加壓裝置尤其適用於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內上髁肌腱炎(「高爾夫球肘」)、腕隧道症候群、髕股關節痛徵候群(PFS)、髕骨軟化症(CMP)及此類疾病。
對於發生於前臂近端之網球肘,將該裝置定位得儘可能高於該前臂,而不干擾手肘彎曲,且將該垂直力接觸區域定位於伸展肌筋膜室前臂肌肉群上方中央。
對於發生於前臂上部之高爾夫球肘或對於發生於前臂遠端之腕隧道症候群,該裝置係定位得儘可能高於該前臂腹,而不干擾肘部彎曲且該垂直力接觸區域係相對於該屈肌伸展肌筋膜室前臂肌肉群定位於中央。
對於PFS及CMP,該裝置係定位於膝蓋骨之下邊緣,以提供內側支撐及橫向支撐。 實施例
1.一種整形加壓裝置,其包括:(a)一主體,其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骨骼之一部分之彎曲度;(b)一可調整條帶,其用於將該主體緊固至該穿戴者;及(c)一移位機構,其至少部分地設置於該主體中,以向該穿戴者之該等軟組織施加垂直力,該移位機構包括一帶及拉緊系統,以調整施加至該等軟組織之該垂直力。
2.如實施例1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移位機構包括一外凸彎曲之可撓性指狀物,且其中在使用該拉緊系統施加張力至該帶時,該帶在該指狀物之外表面上延伸且該指狀物在該張力作用下撓曲。
3.如實施例2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帶在該指狀物之該外表面上交叉。
4.如實施例2或實施例3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指狀物之長度係自約2.5 cm至約7.6 cm。
5.如實施例1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移位機構包括一內凹彎曲之可撓性指狀物,其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該第一端係鄰近該拉緊機構且該第二端係附接至該帶;其中當使用該拉緊系統拉緊該帶時,該第二端沿一軌道滑動且該指狀物彎曲。
6.如實施例5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指狀物之長度係自約2.5 cm至約7.6 cm。
7.如實施例1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移位機構使用一剛性機械正位移機構來將扭力轉變成線性力。
8.如實施例7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剛性機械正位移機構包括一加壓足部,其係可旋轉地連接至至少一個剛性腿部;其中當該帶未經拉緊時,該至少一個剛性腿部係經定位於小於90°之角度,且當使用該拉緊系統拉緊該帶時,該至少一個剛性腿部朝90°角旋轉且施加向下力。
9.如實施例7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剛性機械正位移機構包括一外凸彎曲之可撓性指狀物及一剛性楔形物,其沿一軌道滑動;其中該剛性楔形物係經負載彈簧,以當使用該拉緊系統對該帶施加張力時,該剛性楔形物返回一中性位置且該帶在相反方向中沿該軌道拉動該楔形物,以致該指狀物撓曲,從而施加一向下力。
10.如實施例9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正位移機構進一步包括一加壓足部,其接觸該軟組織且施加線性向下力。
11.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係半圓形或截頭半圓形。
12.如實施例11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具有自約15 cm至約50 cm之周長。
13.如實施例1至12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進一步包括位於其內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上之襯墊。
14.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移位構件進一步包括襯墊,其於此處接觸該穿戴者之骨骼且對其施加垂直壓力。
15.如實施例1至14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移位機構進一步包括一可旋轉或樞轉加壓足部,其於此處接觸該穿戴者之骨骼且對其施加垂直壓力。
16.如實施例1至15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及該移位機構並未向該穿戴者之骨骼施加周向壓力。
17.如實施例1至16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拉緊系統包括用於使該拉緊系統脫離之釋放機構。
18.如實施例1至17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包括潤滑聚合物。
19.如實施例1至18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係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之附肢之一部分之彎曲度。
20.如實施例19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係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之前臂。
21.如實施例19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係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之腿部之膝蓋骨之下邊緣。
22.如實施例1至21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拉緊系統係一旋轉拉緊系統。
23.如實施例1至22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移位機構可提供至少約0.6 cm及至多約2.5 cm之撓曲。
24.如實施例1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係半剛性或剛性本體。
25.一種整形加壓裝置,其包括:(a)一主體,其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骨骼之一部分之彎曲度;(b)一可調整條帶,其用於將該主體緊固至該穿戴者;且一移位機構部分地設置於該主體中,用於向該穿戴者之該等軟組織施加垂直力,該移位機構包括:一帶及拉緊系統,其用於調整施加至該等軟組織之該垂直力,及一可分離加壓墊,該機構於此處接觸該穿戴者之骨骼且向該骨骼施加垂直壓力。
將文中引述之公開案的完整揭示內容以引用的方式全體併入本文如同各者經個別地納入。熟悉技藝人士當可明白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之本發明的各種修改及變化。應明瞭本發明不欲不當地受文中所述之說明性實施例及實例的限制,且該等實例及實施例僅係提供作為實例,本發明之範疇僅欲受後文記載之申請專利範圍的限制。
100‧‧‧主體
110‧‧‧移位機構
112‧‧‧可撓性指狀物
114‧‧‧帶
116‧‧‧帶導引件
118‧‧‧指狀物112之連接端
120‧‧‧指狀物112之自由端
122‧‧‧拉緊機構
124‧‧‧槽
210‧‧‧移位機構
212‧‧‧內凹彎曲之指狀物
214‧‧‧帶
216‧‧‧帶導引件
218‧‧‧指狀物212之第一端
220‧‧‧指狀物212之第二端
222‧‧‧拉緊機構
226‧‧‧軌道
300‧‧‧主體
312‧‧‧加壓墊或足部
314‧‧‧帶
315‧‧‧溝槽
410‧‧‧剛性機械正位移機構
414‧‧‧帶
422‧‧‧拉緊機構
428‧‧‧加壓足部
430‧‧‧剛性腿部
432‧‧‧滑輪
434‧‧‧平台
436‧‧‧傳送帶
510‧‧‧剛性機械正位移機構
512‧‧‧可撓性指狀物
514‧‧‧帶
518‧‧‧指狀物512之連接端
520‧‧‧指狀物512之自由端
522‧‧‧拉緊機構
526‧‧‧軌道
528‧‧‧加壓足部
536‧‧‧剛性楔形物
圖1A及圖1B圖解本發明之移位機構。
圖2圖解本發明之另一移位機構。
圖3圖解本發明之另一移位機構。
圖4圖解本發明之另一移位機構。
圖5A及圖5B圖解本發明之另一移位機構。
100‧‧‧主體
110‧‧‧移位機構
112‧‧‧可撓性指狀物
114‧‧‧帶
116‧‧‧帶導引件
118‧‧‧指狀物112之連接端
120‧‧‧指狀物112之自由端
122‧‧‧拉緊機構
124‧‧‧槽
权利要求:
Claims (26)
[1] 一種整形加壓裝置,其包括:(a)一主體,其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骨骼之一部分之彎曲度;(b)一可調整條帶,其用於將該主體緊固至該穿戴者;及(c)一移位機構,其至少部分地設置於該主體中,以向該穿戴者之該等軟組織施加垂直力,該移位機構包括一帶及拉緊系統,以調整施加至該等軟組織之該垂直力。
[2] 如請求項1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移位機構包括一外凸彎曲之可撓性指狀物,且其中在使用該拉緊系統向該帶施加張力時,該帶在該指狀物之外表面上延伸且該指狀物在該張力作用下撓曲。
[3] 如請求項2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帶在該指狀物之該外表面上交叉。
[4] 如請求項2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指狀物之長度係自約2.5 cm至約7.6 cm。
[5] 如請求項1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移位機構包括一內凹彎曲之可撓性指狀物,其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該第一端係鄰近該拉緊機構且該第二端係附接至該帶;其中當使用該拉緊系統拉緊該帶時,該第二端沿一軌道滑動且該指狀物彎曲。
[6] 如請求項5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指狀物之長度係自約2.5 cm至約7.6 cm。
[7] 如請求項1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移位機構使用一剛性機械正位移機構來將扭力轉變成線性力。
[8] 如請求項7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剛性機械正位移機構包括一加壓足部,其係可旋轉地連接至至少一個剛性腿部;其中當該帶未經拉緊時,該至少一個剛性腿部係經定位於小於90°之角度,且當使用該拉緊系統拉緊該帶時,該至少一個剛性腿部朝90°角旋轉且施加向下力。
[9] 如請求項7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剛性機械正位移機構包括一外凸彎曲之可撓性指狀物及一剛性楔形物,其沿一軌道滑動;其中該剛性楔形物係經負載彈簧,以當使用該拉緊系統對該帶施加張力時,該剛性楔形物返回一中性位置且該帶在相反方向中沿該軌道拉動該楔形物,以致該指狀物撓曲,從而施加一向下力。
[10] 如請求項9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正位移機構進一步包括一加壓足部,其接觸該軟組織且施加線性向下力。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係半圓形或截頭半圓形。
[12] 如請求項11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具有自約15 cm至約50 cm之周長。
[13]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進一步包括位於其內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上之襯墊。
[14]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移位機構進一步包括襯墊,其於此處接觸該穿戴者之骨骼且對其施加垂直壓力。
[15]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移位機構進一步包括一可旋轉或樞轉加壓足部,其於此處接觸該穿戴者之骨骼且對其施加垂直壓力。
[16]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及移位機構並未向該穿戴者之骨骼施加周向壓力。
[17]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拉緊系統包括用於使該拉緊系統脫離之釋放機構。
[18]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包括潤滑聚合物。
[19]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係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之附肢之一部分之彎曲度。
[20] 如請求項19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係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之前臂。
[21] 如請求項19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係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之腿部之膝蓋骨之下邊緣。
[22]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拉緊系統係一旋轉拉緊系統。
[23]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移位機構可提供至少約0.6 cm及至多約2.5 cm之撓曲。
[24] 如請求項1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主體係半剛性或剛性本體。
[25] 一種整形加壓裝置,其包括:(a)一主體,其經組態以吻合穿戴者骨骼之一部分之彎曲度;(b)一可調整條帶,其用於將該主體緊固至該穿戴者;且一移位機構部分地設置於該主體中,用於向該穿戴者之該等軟組織施加垂直力,該移位機構包括:一帶及拉緊系統,其用於調整施加至該等軟組織之該垂直力,及一可分離加壓墊,該機構於此處接觸該穿戴者之骨骼且向該骨骼施加垂直壓力。
[26] 如請求項25之整形加壓裝置,其中該加壓墊係外凸彎曲,且其中當使用該拉緊系統向該帶施加張力時,該帶在該墊之該外表面上延伸且該墊之至少一部分在張力作用下撓曲。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610667B|2018-01-11|整形加壓裝置
US20190380856A1|2019-12-19|Closure system for braces, protective wear and similar articles
US9925083B2|2018-03-27|Wrist brace
US10537458B2|2020-01-21|Progressive strap assembly for use with an orthopedic device
US7819830B2|2010-10-26|Knee brace with mechanical advantage closure system
US20090163842A1|2009-06-25|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patello-femoral misalignment
CN104394809A|2015-03-04|用于矫形装置的束带收紧组件
EP3253340A1|2017-12-13|Orthopedic device
US20140221891A1|2014-08-07|Brace For Unloading Of Medial Or Lateral Joint
US7361154B2|2008-04-22|Strap for treating medical ailments
US20190343704A1|2019-11-14|Anterior boot for hip distraction
JP2011250927A|2011-12-15|手関節固定具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KR102017858B1|2019-09-03|
CN103458835A|2013-12-18|
WO2012154315A1|2012-11-15|
US9278021B2|2016-03-08|
TWI610667B|2018-01-11|
CN103458835B|2015-11-25|
AU2012254123B2|2015-07-09|
EP2691054A1|2014-02-05|
JP6041860B2|2016-12-14|
AU2012254123B8|2015-07-23|
US20120253252A1|2012-10-04|
BR112013024712A2|2016-12-20|
US20160151225A1|2016-06-02|
EP2691054A4|2014-09-10|
JP2014509551A|2014-04-21|
KR20140024874A|2014-03-03|
AU2012254123A1|2013-10-17|
EP2691054B1|2019-09-1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20060156517A1|1997-08-22|2006-07-20|Hammerslag Gary R|Reel based closure system|
US6602214B2|1999-10-19|2003-08-05|Bio Cybernetics International|Orthotic trauma device|
US6228103B1|2000-01-19|2001-05-08|Woodside Biomedical, Inc.|Automatically modulating acupressure device|
DE10143067A1|2001-09-03|2003-03-20|Bauerfeind Orthopaedie Gmbh &|Kniegelenkorthese|
US6852088B2|2002-03-29|2005-02-08|Medical Specialties, Inc.|Knee support device for applying radial pressure|
US7828849B2|2003-02-03|2010-11-09|Warsaw Orthopedic, Inc.|Expanding interbody implant and articulating inserter and method|
US20060020057A1|2004-07-21|2006-01-26|Maas Joost H|Multi-moda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resin dispersions|
US7704219B2|2004-07-22|2010-04-27|Nordt Development Company, Llc|Wrist support|
US7618386B2|2004-07-22|2009-11-17|Nordt Development Co., Llc|Two-component compression collar clamp for arm or leg|
AU2005269228B2|2004-08-04|2011-04-28|Bradley Allan Ross|Adjustable tissue compression device|
US20060095073A1|2004-11-04|2006-05-04|Robert Beto|Arterial compression device and method|
US8585623B2|2004-12-22|2013-11-19|Ossur Hf|Orthopedic device|
US7662122B2|2005-03-07|2010-02-16|Bellacure, Inc.|Orthotic or prosthetic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force dosimeter and sensor|
WO2007081822A2|2006-01-06|2007-07-19|Boa Technology, Inc.|Rough and fine adjustment closure system|
CN103462737A|2006-09-12|2013-12-25|Bo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夹具、保护装置和类似装置的锁紧系统|
US20090043168A1|2007-08-09|2009-02-12|Israel Ramos|Self-releasing tourniquet and method|
US8187212B2|2008-05-13|2012-05-29|Beactive Technologies Llc|Pain-alleviating orthopaedic appliance|
WO2010048413A1|2008-10-22|2010-04-29|Combat Medical Systems, Llc|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bleeding|
DE102008055867A1|2008-11-05|2010-05-06|Bauerfeind Ag|Epikondylitisspange|
US7918812B2|2008-11-20|2011-04-05|Townsend Industries, Inc.|Compression-suspension strap assembly and knee brace equipped therewith|
JP5651165B2|2009-03-31|2015-01-07|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足首固定器|
JP5769699B2|2009-03-31|2015-08-26|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手首固定器|
US7985194B2|2009-11-12|2011-07-26|Maxine Hoffman|Patella alignment device|
CN103458835B|2011-03-29|2015-11-25|3M创新有限公司|矫形压力装置|KR20130103705A|2010-07-01|2013-09-24|보아 테크놀러지, 인크.|끈 가이드|
CN103458835B|2011-03-29|2015-11-25|3M创新有限公司|矫形压力装置|
US9179729B2|2012-03-13|2015-11-10|Boa Technology, Inc.|Tightening systems|
AU2013277568B2|2012-06-18|2016-05-19|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Dual density pressure pad|
US10688007B2|2012-09-14|2020-06-23|Recovery Force, LLC|Compression device|
WO2017156053A1|2016-03-08|2017-09-14|Ticona Llc|Orthopedic device and polymer compositions for making same|
WO2017189926A1|2016-04-27|2017-11-02|Radial Medical, Inc.|Adaptive compression therapy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2090373B1|2018-01-12|2020-03-17|동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와이어 테니스 엘보 교정대|
KR102208621B1|2018-08-23|2021-01-28|주식회사 휴먼자숨|개량된 조임구조를 갖는 건근육통 완화장치|
KR102208627B1|2018-11-19|2021-01-28|주식회사 휴먼자숨|개량된 압박구조를 갖는 건근육 접합부 압박밴드|
CN109431671B|2018-12-31|2021-08-10|蔡明杰|骨外科治疗用牵引装置|
US10951989B1|2019-08-22|2021-03-16|Plantronics, Inc.|Head-worn device with adjustable headband clamp|
KR102141861B1|2019-11-29|2020-08-06|선동윤|무릎 보조기|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201161468697P| true| 2011-03-29|2011-03-29||
US61/468,697||2011-03-29||
[返回顶部]